查看: 529|回复: 0

美学心得(第八十四集) 罗国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6 07: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配钓鱼饵料配方 台钓鲫鲤草鳊鱼 野钓鱼饵 腥藻香鱼饵五袋包邮

美学心得(第八十四集)
罗国正
2012年4月
1472、有不少非常自我的人,在遇见了心爱的人后,努力去追求,愿意为他做一切,这就产生了第一次超越自我。后来与心爱的人结婚有了孩子,又愿意为了孩子做一切,这样又实现了第二次超越自我。其中有部分人,将这种超越的范围不断地扩大,从亲人到朋友,到所有人,发展到所有的生命。有两句这样的名言:
“好的牧羊人,愿为羊去死。”
“众生平等。”
能达到这样境界的超越者,世人尊称他们为圣者。
从美学的角度看,我认为,这就是“圣者人格”。
1473、“动物是机器。”(笛卡儿)
      “人是机器。”(拉美特里)
       人是目的。(康德)
       “人是万物的尺度。”(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
       人是虚无的存在。(萨特)
       人是环境教育的产物。(爱尔维修)
       人生就是痛苦。(叔本华)
       人能弘道。(孔子)
      ……。
我们可以从自然人格和社会人格两个方面的逐一对比中理解以上的观点。其微妙之处已尽在不言中。
1474、日本近代哲学家西周有“人生三宝说”。即指:健康、知识、富有。三宝的反面是:疾病、愚痴、贫乏。他认为,人生的最大目的就是增进三宝,这是人生道德的大本,也是道德的规范,并以此达到人生的最大幸福。他还认为,公利乃私利的总和。
我认为人生有十宝,就是:健康、长寿、时间、智慧、道德、感情、行善、优美、创造、财物的富有。这十样能达到富有,就是人生的大宝。这十宝是相互之间有机联系的。人生能有这十宝的人,人格已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人格必定比较完美。还未具足这十宝的人,更不应骄傲自大,要努力修炼人格的课题。
1475、十七世纪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在《思想录》里讲出这样的思想:人在世上是悲惨和不幸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人不能不追求真理,却无法达到真理;二、人不能不追求善良,却无法达到善良;三、人不能不追求幸福,却无法达到幸福。帕斯卡尔强调:没有追求,没有欲望是人生的不幸。有追求,有欲望,但又无能为力,这是非常不幸的事。人的有限性与自然的无限是不相称的。人面对着无限而产生惶恐和悲哀,充满着不可知的局限性。因此,人是有极大的理由产生谦卑的状态而皈依上帝。
假设人们都按照帕斯卡尔的角度来理解人生、来生活,所形成的人格则充满惨淡的色彩,欲望和追求处在抑郁、灰暗里,难以看见自信、自豪、畅快的、充满自由意志的人格存在。在现实中,我们所见到的情况很少是这样的。由于,理解人生、安排生活的方向是可以有很多角度,而不只是帕斯卡尔所讲的角度。事实上,人生的欲望和追求是过程与目的的有机统一,不少人是在享受着这过程的高兴与幸福,更多的人是在追求总目标的每一个阶段中,享受着每一次小小的进步,小小的成功中得到了快慰。从帕斯卡尔的表述中,我们知道他显然没有理解到其他状态的人生和相关道理,比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悟透一粒花生而知天下的花生;无限追求与当前的人伦之乐;等等。由此可知,人生应该从多角度多类型读些书,以使自己能够较全面地理解人生,并选出符合实际、适合自己角度的思想,来构建好自己的人格目标,去安排工作、学习、生活。
1476、人格问题,充满着“保守力量”和“激进力量”的密码。每次保守力量和激进力量酝酿或已经进行较量时,都极力树立自己一方的人格代表和调动起精锐的力量对人格进行解码、宣传,甚至不择手段攻击对手。这时,哪方能争取到更多的人才和群众,哪方就赢得胜利。失败一方总被背上不道德的骂名。假设社会要稳定、和谐。就须从美学的层面上比较地接近真理、合符人们的道德需要来解码人格,并据此标准引导而产生一批领导社会前进的精英,并使这些人格标准在人们心中自愿、乐意地扎根。先进的人格理念,是可以对人们产生引领作用的。
1477、理想的人格,作为理念、作为追求目标而存在,常表现为抽象,也可以以历史人物或现在活着的人物形成人格具象。在实际中,人的活动(包括思想、言行)不可能与这些人格抽象或具象完全吻合,而追求同一目标的人,也不尽相同。达到人–理合一的境界,天人合一的人格,这是对人格的最高追求。
1478、有人经认真研究后认为,很多人的人格形成期,是在大学时期,或处在这样的年龄段。这也提醒这年龄段的青年,要充分注意人格的问题。错过这年龄段,是很可惜的事。当然,也有不少人是例外的。因此,对具体人的人格形成,应作具体的分析。尤其是每个人对自己人格的形成、或设计,更应非常客观、理智、冷静地分析、思考。
1479、假设人能在现存可利用的条件下,时刻努力去寻求和实践健康的生活,坚持不懈,将会养成健康的人格。
1480、不同的人格主体有对应的客体。这种对应的选择,应该是人格主体自愿的、理性的、主动的选择。假设是被动的、非理性的,不是自己情愿的选择,很容易产生痛苦的、悲剧性的结果。主体与客体的结构有对应关系。人格主体要正确选择对应的客体,大前提是对人格主体的结构有清晰、正确、定性定量的认识,并以此作为标准来寻找客体,同时又清晰、正确、定性定量地认识与之对应的客体。在充分认识人格主体和客体的座标、座标的O点、核心、切入点、结合部、两者互动的动态方向和曲线、动力、内容、显与隐等的基础上,学习、总结相关的操作经验,主体又努力实践,逐步达到熟练操作,能这样,生活、工作将越来越美好,人格会越来越完美。
1481、顺景与逆境都可以见到具体人格中的道德支柱。
1482、因生物异化激活了人的拜物心理,因社会异化而激活了人的对抗性,并导致人们的悲观情绪和绝望状态。对于这些情况,人们不能掉以轻心。这都可能是一种强大的毁灭之火,只有具有牢固的人格,才是安全的防火墙。
1483、风度就是气质、风范,是内在人格修养到一定境界所决定的,并向外表现出来的仪表和神采。也可以通过塑像、影像等传达出来。具有审美能力的人,对此的感觉是很强的。由于,这主要是属于人格中显的部分,对人有较强的感染力。
1484、在长期的类本质觉醒中形成深厚的思想、感情,并有与之相配套和谐一致的举止、容貌、服饰,实现内在美与外在美高度统一的人格者,这样的人,必定令人感到非常有风度。
1485、充满油腻的浪漫,使过份敏感的艺术家的心,焦燥、破碎。假设没有敏感性,是难以当艺术家,这是艺术家在追求所需经过的历程而形成的人格的结果。尤其是这种敏感性刚形成、或刚成熟时,特别脆弱。假设你是艺术家身边的人,或朋友、亲人,更应注意艺术家这敏感的特点和这敏感期,应该采取特别爱护的态度。否则,可能有不测。
1486、审丑疲劳,会导致对丑的麻木,甚至有些人会出现“审丑幻觉”,把丑视为美。有的人因为长期接触到丑,对丑“上瘾”,不见丑、或不为丑就不舒服,并非常乐意以丑为已类。这是人格变异的一大现象。
1487、敬,显示出人格中庄严本性的一面。所有礼仪的内容,都可以从多角度而不是一个角度来理解敬和敬所折射出人格的力量。
1488、敬在文化的维度中,与信仰、礼、恕、和、让、耻、美、养安、人格等的价值层面有关,没有诚敬的心,难以修成崇高的人格,难以显示出人格的庄严。
1489、有些人摆出读尽天下书的架势,俨然像个大学者,把不少人吓倒。只要认真研究一下他们,实际上毫无创见、创造;在言行上显得呆板,一生只能做象电脑那样单调、机械的事,给人一种腐儒风雅和蛀书虫的感觉,这已是人格变异的一种现象了。
1490、我以为对于一般人来说,假设能够学习美学知识,是迅速减少粗俗、野蛮的言行,而进入文明的状态的好方法。因此说,美学是形成美好人格的一种力量。
1491、在什么情况下,人是追求“熟识化”;在什么情况下,人是追求“陌生化”,这已说明了这人具有什么样的人格了。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钓鱼有约 ( 鄂ICP备13014821号-1 )

GMT+8, 2024-5-17 20:00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20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