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87|回复: 0

北京兔儿爷不了情:上一辈差点失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5 10: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配钓鱼饵料配方 台钓鲫鲤草鳊鱼 野钓鱼饵 腥藻香鱼饵五袋包邮

  兔儿爷掏耳朵——崴了泥了、兔儿爷洗澡——瘫啦、兔儿爷打架——散摊子……老北京说起和兔儿爷有关的歇后语,都是一套一套的。这位身披铠甲,手拿药杵,憨态可掬的兔儿爷,在北京中秋是一个标志性的物件,过去无论是有钱人还是穷人都要请兔儿爷祈福。   小小的兔儿爷,其实头顶着北京非遗项目的桂冠,有着浓厚的北京文化传承。   在北六环外一个偏僻的民居小院,一位年过半百的中年人和他的儿子忍受着孤独寂寞,带着情感和责任,设计、制作同时也守候着他们的宝贝——兔儿爷和泥彩塑作品。这位中年男子就是北京市级非遗传承人、兔儿爷传人双彦先生。   今天的兔儿爷   双家兔儿爷最正宗   在双彦的库房里摆放着数不清的兔儿爷,虽然坐骑有所不同,部分服饰细节有些许差别,但是双彦说双家的兔儿爷从骨子里是讲求正宗,无论造型、神态、用色、画法都没有离开传统的技法。   双彦说,事实上他们祖传的手艺应当是泥彩塑工艺,而兔儿爷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记者看到,在双彦的仓库货架上、墙上摆放着很多泥塑作品,既有各种小泥人,也有人物性格分明、表情各异的戏曲脸谱,也有宗教面具,“这一行最艰难的是创作,要有自己的特色,又不能仿冒别人的作品。我敢说,我们的作品全部都是自己原创的。不过,唯有兔儿爷不是创作而是传承,这需要原汁原味的继承。”   赔钱也不能放弃   去年,市里给双家十万元的非遗传承补助,但是这些钱对于双彦来说堪称杯水车薪。他说,自己拿着当初的80万拆迁款在郊区租了一个30年使用期的民房,160平方米的面积至少有一半当作库房用以保管大量的泥彩塑资料。每年总的支出至少20万元,双彦指着库房说:“就为了守护这点东西。”   尽管双家的泥彩塑作品价格不菲,但是由于纯手工制作,产量小销量小,双彦说这一年的收入远远抵不上开销。事实上,老双也打心眼里觉得对不住家人,“他们一开始也支持我,现在有些后悔了。我现在做这个工作,维持不了生活,还要往里面赔钱。甚至有时候老爸爸也有些后悔,对我说要不干脆你就别做这个了。可是我想,已然到这个地步了,我要是放弃就等于我爸爸半辈子心血都白费了。”   渴望有一个展馆   在老双的家兼仓库里,货架上摆着成排的兔儿爷、泥人儿,墙上挂满了神态各异的泥彩塑作品,尽管老双平时也会悉心地清扫维护,但仍旧不免蒙尘落旧。
  看着眼前的这些宝贝,双彦说:“我当然非常希望有一个展馆,把这些好东西摆放在里面陈列,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这些老祖先留下来的民间艺术。”
  死不了的兔儿爷   上一辈曾差点失传   每一个非遗项目都有着近乎传奇的故事,但是双彦说唯有他们这一行平淡无奇,就是一辈儿一辈儿传下来,耐着性子学、耐着性子传下去。   “事实上,兔儿爷到了我爸爸双起翔那一辈儿,就差一点失传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兔儿爷几乎销声匿迹了。”有一次,双起翔在聊天中,听一位老人感叹,好久没有在市面上看到兔儿爷了,现在的年轻人连什么是兔儿爷都不知道了。   “当年,他们同一辈学艺的老先生们先后故去,到了1980年,我爸爸将这门手艺重新捡起来,凭着他当年泥彩塑的基本功,得以让兔儿爷重见天日。”双彦说,双家的这门手艺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在东安市场有一位泥彩塑的手艺人叫“耍货白”,双起翔的舅舅、“泥人圣手”李荣山是他的弟子,之后双起翔又从舅舅手中将这门手艺继承下来。   20多岁跟爸爸学艺   说到自己的入行,双彦回忆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文革”开始,学生也不怎么上课了,爸爸双起翔就把他关在家里偷偷地教他泥彩塑手艺,从画脸谱开始,他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第一件作品就是三国名将姜维。1980年,20多岁的双彦就跟着爸爸正式入行。   令双彦欣慰的是,可能是耳濡目染的缘故,他的儿子也对泥彩塑产生了兴趣,同样意识到假设自己不把这门手艺学下来,就面临着失传的可能,于是很主动地放弃了其他职业选择,摆弄起手中的泥娃娃。“目前,他已经达到了中级水平,做胎、创作还得需要几年。”   老双说,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进美院深造,“我们现在的作品保留了京味儿文化的原汁原味,假设接触了现代技法,我有些担心在创新的同时会慢慢变味儿。”   做兔儿爷须耐得寂寞   除了儿子,双彦说自己也物色了几个合适的弟子,不过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这个年轻人必须耐得住寂寞,这很难。“做这行手艺需要日积月累,必须天天动手天天动笔,看他们谁能坚持下来。”
  更让双彦觉得无奈的是,过去教学生,学生给老师学费,可如今他收弟子还要给学生生活补贴。“我为什么这么做?我的年岁一年比一年大,多一个人就多一份保险。多一个人来学习,也许十年二十年之后,他们或许不一定做这一行,但至少他们可以把这门手艺传下去。”
  兔儿爷的秘密   兔儿爷原来是女的   从来就是“兔儿爷”这么叫着,但是双彦的一句话却令人大吃一惊——兔儿爷是女的。双彦说:“有一个传说,以前,老北京闹瘟疫,无药可医,这月宫的嫦娥就派身边的玉兔下凡为百姓送药救人。这玉兔原本是母兔子,但是那时候民间鲜有女郎中,为了行动方便,玉兔就把庙里韦陀的铠甲穿在身上,然后挨家挨户地送药。由于太辛苦,最终累倒在庙里面。当百姓见到她时,玉兔已经显现出原形。”   那既然玉兔是女的,为啥一直叫她兔儿爷呢?双彦的解释是,老北京还有个讲究,就是姑娘终生未嫁,旁系的后代也会以男性称其“爷”或者“爸”,叫兔儿爷是一种尊称。“现在市场上又有了兔儿奶奶,这就违背了原先的本意了。”双彦感叹现在民间对于民俗知识的匮乏。   要“年年请年年送”   北京兔儿爷要“年年请年年送”,双彦说:“老辈子讲在中秋节这一天,把兔儿爷请回家,保佑你祛病除灾,把这一年这些个不好的东西全都聚在它身上,来年中秋节前把它扔掉,然后再请一个新的回来。”   双彦说,“过去医疗条件很落后,老百姓把兔儿爷当成一个精神寄托,而到现在它已经成为一些祝福意义的摆件或者工艺品了。”   一个坐山一个骑虎   现在市场上的兔儿爷形状各异,但是双彦说传统的兔儿爷就有两种,一个是坐山的兔儿爷,一个是骑虎的兔儿爷,这是老北京兔儿爷中最讲究的两类。   所谓坐山其实也是坐庙,就是为了**累倒在庙里的玉兔。而骑虎的兔儿爷就蕴含着更多的祥瑞祈福的意思。“虎本身也有福的寓意。”双彦指着虎头的图案介绍着,假设仔细留意就会发现虎的眉毛和胡子其实是四只象征着“福气”的蝙蝠,再加上虎本身就构成了“五福临门”之意。之后,兔儿爷的坐骑又有了麒麟、鹿、象等各种瑞兽,暗含着不同的祈福之意。   曾是中秋形象大使   2010年,北京曾经推出“我的北京 我的家”“庆中秋 迎国庆”系列文化活动,主办单位独出心裁地“请”可爱的兔儿爷担当形象大使。让兔儿爷干这差事,恐怕有史以来还是第一次。为此,奥运福娃设计者之一、2011年兔年邮票设计者吴冠英还为此专门设计了一款兔儿爷形象。   歇后语
  兔儿爷掏耳朵——崴了泥了、兔儿爷折跟头——窝了犄角、兔儿爷拍心口——没心没肺、兔儿爷洗澡——瘫啦、兔儿爷打架——散摊子、兔儿爷戴胡子——假充老人儿。
北京娱乐信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钓鱼有约 ( 鄂ICP备13014821号-1 )

GMT+8, 2024-5-17 12:44 , Processed in 0.143554 second(s), 20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