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98|回复: 0

春节食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9 15: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配钓鱼饵料配方 台钓鲫鲤草鳊鱼 野钓鱼饵 腥藻香鱼饵五袋包邮

糖瓜粘P
yF(pi        Z"j
6w1G?-e8bcx9F&]
“二十三祭灶王,一碗清茶一碟懈”。“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b$U/s_1k U{u-v
)M%NmE%k1K#Tu(|,B4h
旧时,每当腊月二十日过后,孩子们就唱起了上面的歌谣,并且盼望着大人们快些买回糖瓜来。“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由于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S/m/~'{ LGsH+ARmZ
6f b(lj S,C,p c
{
z
但在屋子里遇热后就变成了又粘又硬的糖疙瘩。这种粘性很大的麦芽糖,在晋代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记载,当时称为“胶牙饧” (音形)。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一首诗中也写道:“岁盏后推兰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由此可见,在唐朝它已与美酒一样,成了春节期间必备的佳品。到了明清时代,麦芽糖又被派上了新用场,成了祭祀灶王爷时,粘糊其口的武器。XNX:b4XT'A
J)N8Y9o5^&Hzl
4X(DPO0G
[P
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由于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它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看着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坏事都详细记录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就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了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ps sj]        Gew
nIfCl9V5_
因此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日都要祭灶,并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献给灶王,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儿童们则把这一天当作春节的序幕和“彩排”。天一擦黑儿,就放起了鞭炮,在鞭炮声中由家中的男主人把糖瓜一盘,清茶一碗供在灶王像前,点上蜡烛和线香,祈祷行礼后,把灶王像从墙上揭下来烧掉,再把茶水泼在纸灰上,糖瓜则由孩子们抢着分而食之。oo2i4?8b!m%x
R^f M;j~~
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形式热闹隆重而又风趣幽默,因此把这一天称为“过小年”。z9b+x6O,ECl m0G
M*V\M)mp'C M-kT
?i-BN;c(v,Q
g~
4DJ/uXXS0M
qV$sX|f%`*|,]
(I&t&vJa)q-|
腊八食俗!q E,jV%NM
m$[c H
1H1oN+@k5`*?
[
腊月初八被佛教界奉为佛成道日,寺中僧尼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红枣、香菇、莲子等八种食物合煮“八宝粥”,邀请周围山民共进圣餐,并施舍给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对佛祖的敬奉。其后渐成民间自煮八宝粥(称腊八粥)食用。形成了吃“腊八粥”风俗。:B&N~"K%d"n
w$ay+jx[
每逢农历十二月八日,古代寺院要取香谷和果实等杂煮成粥糜敬佛,民间也效法在腊月初八煮这样的粥吃,以消灾除病。宋代杭州民间的腊八粥是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和米煮成的(见《武林旧事》)明清时各地盛行吃腊八粥。%p*xg
qe0n ]        Ru?
s;`7d4n4e
腊八粥名义上要凑满八样原料,但也不拘泥,少者四五样,多者十几样均可。有些地方的腊八粥,是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豆子掺在一起熬煮的,十分隆重。[[GPM'L
rg%?Q-k
用莲子、银杏、花生、红枣、松子加上姜桂等调料掺入大米煮成腊八粥,取其有温暖手足、滋补身体的功效。也有用豇豆、金针、木耳、豆腐、茨菇等煮成的腊八粥,这些是“细腊八”。'q2Bh[n9i0Zi%T3u
LcN+O+Pr)Cs/^
普通人家吃的腊八粥,在米中掺入青菜、黄豆、蚕豆、豆腐、胡萝卜,荸荠煮成,是所谓“粗腊八”。^;HPP_WeDG]%ii
#Ur`#E1z8W"~-e
我们国家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5~Xz/C%[
#Q _U.q;`Br
有些产玉米的山区,逢到腊八,以玉米代替稻米,做成“腊八麦仁儿”吃。农家风俗,每到腊八这天,都要做一顿腊八粥吃。腊八粥,这就是尽家中所有,凡是好吃的、能吃的东西,都可适量地放一点在锅里,什么黄豆、绿豆、豇豆、豌豆,什么地蛋、山芋、胡萝卜;还有小麦粉、玉米粉、高梁粉、大麦粉等等,杂七杂八地煮成一锅粥,甜可口,回味无究。常说的吃得全,长得全。$i7x
?:n;\a
gM!]#NFX6`ag&W^
腊月,就是一年到了,一年到头,一定要把五谷杂粮、各种蔬菜吃全了,这样才能有全面的营养。这是祈求人体安康,合家兴旺之意!其次是吃得全,收得全,过了腊月,就到了新的一年,吃腊八粥时,把当年地里长出来的五谷杂粮,各种蔬菜都吃到,什么都不嫌弃,表明农家对土地上收获到的一切都是爱惜的,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什么庄稼都能长得好,能都能获得丰富。/to\2V)U;Y Y5VtZ
B.Z|Md/z`)I)G
_
%Ir,U G1^`[
"t}v(]Hf3t]Vt
*w
yB4?9AF&J1^[
春节与酒Tp(a}ec5G
(?7C _#w{MG DP U
在中华民族绚丽多姿的众多节日中,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是最悠久、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在春节的众多习俗中,饮酒又是非常重要的。Yu+j4S S eH
mj-_
S'b P ] J4L
早在西周时期,人们为庆祝一年的丰收和新一年的到来,就捧上美酒,抬着羔羊,聚在一起,高举牛角杯,同声祝贺,从此,开了过年饮酒的先河。到了汉代,"年"作为一个重大节日逐渐定型。到了这一天,家人放过爆竹后欢聚一堂饮椒柏酒,而且是让年龄最小的先饮。东汉时期,初一(又叫元旦)黎明时,各级官吏都要到朝廷给皇帝行贺年之礼,皇帝也兴致勃勃地接受群臣的朝贺,名曰"正朝"。汉制规定,群臣入宫朝拜需根据品位的高低带不同的礼品,皇帝也要设宴款待群臣,两千石以上的官员都可以参加御宴。经学家戴凭官侍中时参加一次御宴,皇帝为考察大臣们的学问,特令大家互以经史考辩诘难,释义不通者让坐给通者,戴凭连连获胜,连坐五十余席,一时传为佳话。这种朝贺之风往后愈演愈烈,曹植在诗中描写曹魏时期的盛况说:"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佳会,宴此高堂,尊卑列叙,典而有章。衣裳鲜活,敝敝玄黄,清酤盈爵,中坐腾光。珍膳杂沓,充溢圆方。笙碧既设,筝瑟俱张。悲歌厉响,咀爵清商。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慈喜,千载为常。欢笑为娱,乐哉未央!皇家荣贵,寿考无疆"。傅玄的《朝会赋》描写晋时情况更加生动形象,读之让人如临其境。元、清两朝的蒙、满两族入主中原后,也都积极汲取汉文化,极重元旦朝贺之礼,把赐宴当作拢络人心的有效手段。元诗人萨都刺《都门元日》一诗写道:"元日都门瑞气新,层层冠盖羽林陈。云边鹄立千官晓,天上龙飞万国春。宫殿日高腾紫霭,萧韶风细入青雯。太平天子恩如海,亦遣椒觞到小臣。"Iyv*pc
mQ!z`y-yN
汉民族向有"守岁"的风谷,"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周处《风土记》。唐代宫中守岁,常常大摆宴席,让侍臣应制作诗,歌舞升平。初唐诗人杜审言的《守岁侍宴应制》诗写道:季冬除夜迎新年,帝子王臣捧御筵。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庭灯烛上熏天。 弹琴奏即梅风入,对局深钩柏雨传。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vW MkUV [c
1O,w*?$Dj7d
皇帝大臣如此,一般的骚人墨客是夜也往往饮酒赋诗,不过他们多是有感而发,与御用诗人的一味歌舞升平大不相同。贾岛一生坎坷贫因,以"苦吟"闻名于世,除夕守岁时,常把一年所作之诗全部置于几案之上,以酒肉为祭,焚香祷告道:"此吾终年苦心也"。祭毕举杯痛饮,长歌度岁。韦庄则痛感韶华易逝,游子飘道:我惜今宵促,君愁玉漏频。岂知新岁酒,犹作异乡身。雪向寅前冻,花从子后春。到明追此会,俱是隔乡人。`JL)Pc9DM#fo
4HI0C@O
?i
宋时不仅"守岁",还有"馈岁"、"别岁"等花样,样样都离不开酒,"士庶不论贫富,……如同白日,围炉团座,酌酒喝歌""守岁之事,虽近儿戏,然而父子团圆把酒,笑歌相与,竟夕不眠,正人家所乐也。"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之后,除夕夜想起昔日此时阖家团圆饮屠苏酒的欢乐,再看看现在身陷囹圄、孤灯残照的凄凉,感概油然而生: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空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OUXFD{!I
:G5H0CX$cf D m9Q
王安石客居他乡,佳节思亲,也难免生"断肠人在天涯"的感伤:一樽聊有天涯意,百感翻然醉里眠。酒醒灯前犹是客,梦回江北已经年。佳时流落真可得,胜事蹉跎只可怜。唯有到家寒食在,春风东泛濒溪船。(HHFTi:\3@
-L)I#gZ av
与文天祥的沉痛苍凉迥然有别,也与王安石的淡淡哀伤很不相同,词人杨无咎的除夕之作则表达了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和欢度除夕的悠闲情调:劝君今夕不须眠,目满,满泛觥船。大家沉醉对芒筵,愿新年胜旧年。+vV~2JN/IY@
^TVG5S
{j~I%r j
E2QD!aTBAn
PMI[.i_*t&{
i        ~,rG6B?)~
过年吃年糕nH(p&Hw        r
^        UQ1L&R7G
春节,我们国家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SIE,?2Rl+B o'B
.jbA&X\#U
d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们国家具有悠久的历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发现了稻种,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汉朝人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公元六世纪的食谱《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即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将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这一点可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得到证明。其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成。这种糯米糕点颇具中原特色。$LHIb#{*Gd&Y~
1oo"M:~;f6`hJ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有糯米那样粘性的谷物,古来首推黏黍(俗称小黄米)。这种黍脱壳磨粉,加水蒸熟后,又黄、又粘、而且还甜,是黄河流域人民庆丰收的美食。明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记载当时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难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谐音而来。7c%boF-o!~
r%D-j"AYp2G
年糕的种类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台湾的红龟糕等。年糕有南北风味之别。RKZ
?Q6ZQj1c
)Iu4`!q\)f\o
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汤煮诸法,味道甜咸皆有。 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诗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谂。”&}(P~$d j W2h7P
4UX/Ym#so
&z:[Fv+V&`[8a&E
rou\_9`1ut3F
'|5H
d(E&Q:E2V \-i
l2JK+a]
T_2q0r`6v??3j
新春三道茶yvvS`
PB&K&KED$Ls        HqfF]
我们国家南方等地对饮茶极其讲究,春节尤是。正月走亲访友,特别有长辈的必定要上门拜年。客人进门先是互祝新春,问候老辈,然后入坐待茶。$O%bf        qM6L
+?.r{;Ll
第一道:甜茶。祝客人一年甜到头。甜茶是用糯米锅巴和糖泡成的。糯米煮成饭,把饭放在热铁锅上贴,烧结成一片片锅巴,泡成甜茶既香又糯,十分可口。6W7O_W-ZE/N1e
l
d4y4r5Y%k(SR
第二道茶:是熏豆茶。熏豆茶共有六种佐料,其配置十分得当。sJj8n%O m:CL
\)STTU
1.熏青豆,有丰富蛋白质。b~/TM2~m cP`F
1Dlh&a&n
2.胡罗卜丝,有胡罗卜素。(]+zBEw1O
^(MNy9?%n
3.腌制过的桔皮丝,能调中快隔,导滞化痰。cK%gn1t0aO4mwI1hh
D\9p.Z2b8Yh9^)N
4.苏子,能宽胸下气,润肺开郁。 G!O6X)GQl:E5Cl
)P5x
zhN&^m
5.芝麻,能益胃渗湿,补肺清热。
?2V QD+A N3TL)G4Jx[-x
+ni6sbhc
6.少量嫩芽茶。这种茶鲜美可口富有营养。XoLa$d
h_q
Xn5MC
第三道:一杯清茶。餐后饮用可清涤肠胃油腻。因此这新春三道茶,既合乎礼仪,又合乎保健原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钓鱼有约 ( 鄂ICP备13014821号-1 )

GMT+8, 2024-5-20 22:04 , Processed in 0.078120 second(s), 20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