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30|回复: 1

[教育] 不做让娃失望的"跑题妈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8 08: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配钓鱼饵料配方 台钓鲫鲤草鳊鱼 野钓鱼饵 腥藻香鱼饵五袋包邮

你是一位自以为料理自家宝宝无微不至的自豪母亲吗?然而,在不经意间你的言行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跑了“偏”,令宝宝对母亲大失所望——  跑偏母亲1:不在意我说什么
  “昨天萌萌头上梳了两个小鬏鬏,像哪吒似的,特好看。母亲,我也想……”果果正在穿袜子的手停了下来,兴致勃勃地说着。母亲一边麻利地帮她套上毛衣,一边不耐烦地制止:“好了好了,别说了,快把衣服穿上,上幼儿园要迟到了,你怎么不知道着急?” 果果一脸的兴奋立刻换成了一脸的扫兴。
  失望宝宝: 母亲不会考虑我的愿望 总被打断谈话的孩子,日久天长就失去了和母亲说话的兴趣、变得沉默寡言——他们会认为自己说了也是白说,严重影响亲子间的沟通;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便会逐渐降低。
  恰当做法:让她说个痛快 在孩子想说的时候,母亲一定要给她表达的机会,让她说个痛快。在孩子沉默的时候应该鼓励她说出心里的想法、不满或者委屈,让他学会表达自己。其实,听孩子把话说完,也是母亲了解孩子的过程,比假设果爱美的心理就在向母亲的诉说中表露出来,母亲可以根据宝贝说的话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案”,纠正偏差。
  跑偏母亲2:不给我做错事申辩的机会
  凡凡和表弟玩赛车游戏时发生了争执,表弟把轨道弄翻、还用力在凡凡最喜欢的赛车上踩了几脚,凡凡气得打了表弟一拳,于是遭到了母亲的批评。凡凡不服:“母亲,我打弟弟,是由于他……”“住嘴!你打人还有理了?”凡凡觉得很冤枉,他确实是被表弟激怒的。
  失望宝宝:放弃为自己辩解的权利 老是听到“你不用解释”的孩子,会渐渐放弃为自己辩解的权利,默默承受很多冤屈;如此沉重的心理负担很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凡凡妈的态度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做了错事,只有挨批受罚的份儿,还有什么可解释的!
  恰当做法:允许申诉 假设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后申辩,母亲一定要把话说完,再问问当事孩子是不是这么回事儿,一起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公平地指出孩子们的对与错,不偏不倚,之后再酌情处理,使打人的和被打的都心服口服。
  跑偏母亲3:母亲其实不关心我
  母亲问正在客厅里玩积木的昭昭:“宝贝,今天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说着就进厨房准备晚饭了。昭昭看着母亲的背影,说:“老师夸我画的大树好……”见母亲没有反应,昭昭便不再说了。
  失望宝宝:用“没什么”、“凑合”、“还行吧”搪塞 一边提出类似的问题,一边忙着做饭、整理房间,很容易给孩子一个错觉:母亲真正关心的是她手里干的事情,根本没注意我。这无疑给孩子做了一个坏榜样——表明他回答母亲的问题时同样可以心不在焉,索性就用“没什么”、“凑合”、“还行吧”搪塞。
  恰当做法:坐下来、看着他、仔细听 孩子其实最关心母亲对自己的态度了,他们需要一心一意的关注。假设你很忙,提出这个问题后不妨暂时放下手里的活儿,坐下来、看着他、仔细听、给予适当的回应。你的这些举动告诉孩子:你确实有时间、有兴趣倾听他的故事。
  跑偏母亲4:从来不问问我的想法
  母亲把衣服、玩具装进一个大包里,说:“佳佳,到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有什么不明白的事就去问老师,母亲星期五去接你……”佳佳哭了:“不,我不要在幼儿园住!你们为什么都不问问我愿意不愿意,就让我寄宿?” “大人决定的事,还要问你同不同意?”
  失望宝宝:没有安全感 用这种手段,母亲可以培养出“听话的孩子”,但同时也培养了一个没有主见、没有判断能力,失去自信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对那些个性比较强的孩子,这一招儿表面上见效,但孩子在内心仍旧坚持自己的想法,还多了一份对这种“霸道”的反感,容易强化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母亲对着干。
  恰当做法:听听他是怎么想的 涉及到孩子的决定,母亲都要跟孩子说说,听他是怎么想的。“讲道理”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例如母亲可以对佳佳说:“父亲明年要出国,母亲也很忙,没时间照顾你,你是愿意去幼儿园全托,还是到外婆家住一年?” 这样一说,佳佳也乐于接受母亲全托的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8 09: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努力做个好母亲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钓鱼有约 ( 鄂ICP备13014821号-1 )

GMT+8, 2024-5-19 20:52 , Processed in 0.864291 second(s), 20 queries .

返回顶部